科爾沁沙地地處西遼河平原,曾是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疏林草原,由于氣候變化及過墾過牧,生態環境嚴重失衡,是中國最大的沙地,總面積6萬多平方公里。奈曼旗就坐落在這片沙地的腹部,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飽嘗了風沙帶來的痛苦,由此也與其進行了不屈的抗爭。
這組作品主要講述奈曼旗人民是如何戰勝沙化、“變害為寶”的……
攝影并文:李玉山
李玉山,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自治區攝影家協會理事,通遼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通遼市藝術攝影學會特邀顧問。
李玉山攝影作品:《那片沙?!獊碜钥茽柷呱车馗共康氖稣f》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作者:李玉山
責編:張雙雙
2022-05-10
奈曼旗總土地面積8137.6平方公里,其中,60%以上為沙地。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后期,沙化面積達到70%以上,狍子、野鹿等原生動物逐漸消失。
一年有近半年風沙肆虐,致使草木枯竭。
沙地上可見的植物微乎其微。
惡劣的環境,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1946年奈曼旗解放,提出全民動員,大搞植樹造林,防風治沙,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立旗之本”。
從此,奈曼走上了漫漫的治沙之路。
但是,因為苗木缺失、技術落后、經驗不足,加之后來人口增加和社會大環境影響等,沙化局面不僅沒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形勢更加嚴峻。
風沙橫行,河水斷流,湖泊干枯。
沙進人退,甚至有些住戶不得不背井離鄉,舉家外遷。
面對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奈曼人更加堅定了建設好家園的決心,做出了科學規劃,多措并舉,綜合治理的戰略決策。
把住戶分散到沙窩里,分塊治理,并逐步探索出林、草、糧、水、機五配套的“生物經濟圈”治沙形式。
埋沙帳。
舉全旗之力,每年堅持春秋兩季大搞植樹造林。
2004年,新華社發出消息,科爾沁沙地在全國四大沙地中率先呈現總體逆轉的趨勢。而奈曼是率先中的率先。其中,興隆沼治沙模式成為全球治沙典范,興隆沼成為中國北方小葉楊基因庫。
到上個世紀末,奈曼已經徹底扭轉沙化的局面。
目前,奈曼正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探索并大力發展以沙地種植業、沙地養殖業、沙地林果業、沙地工業和沙地旅游業為主要內容的沙地經濟。
幾經干枯的孟家段母子湖,恢復如初,容貌依然。如今,孟家段被列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寬敞便利的穿沙公路。
創造性地開發出沙地襯膜有機水稻。
全國最大優質沙地無籽西瓜基地。
以硅砂為原料、以沙地為空間的工業,從無到有,發展迅速。
光伏電廠、風電廠等能源項目隨處可見。
沙漠旅游開發宏圖大展,譽滿四海。寶古圖被列為國家級沙漠地質公園。奈曼被評為首批“中國醉美攝影旅游目的地”。
新建起的沙漠民族旅游村。
沙海新城,大沁他拉一角。
.獨具特色的沙漠生態公園。
科爾沁沙地地處西遼河平原,曾是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疏林草原,由于氣候變化及過墾過牧,生態環境嚴重失衡,是中國最大的沙地,總面積6萬多平方公里。奈曼旗就坐落在這片沙地的腹部,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飽嘗了風沙帶來的痛苦,由此也與其進行了不屈的抗爭。
這組作品主要講述奈曼旗人民是如何戰勝沙化、“變害為寶”的……
攝影并文:李玉山
李玉山,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自治區攝影家協會理事,通遼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通遼市藝術攝影學會特邀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