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華:百鳥啁啾鬧洞庭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作者:劉漢華
責編:張雙雙
2022-04-14
百鳥啁啾鬧洞庭
百鳥啁啾鬧洞庭
百鳥啁啾鬧洞庭
黑鸛(國家一級) 體大(100厘米)的黑色鸛。洞庭湖區常見越冬候鳥。?;顒佑诤绰懵稙┩?、開闊沼澤水洼地域、河流沿岸及河口地帶等。
普通鵟(國家二級)體型略大(55厘米)的紅褐色鵟。洞庭湖區常見越冬猛禽。?;顒佑诘蜕角鹆?、平原和林緣地帶,湖洲楊樹林緣的樹枝是它經常光顧點,時常隨著空中上升氣流盤旋翱翔,伺機狩獵。
東方角鸮(國家二級)體小(19厘米)而褐色斑駁的角鸮,分灰色型及棕色型。主要活動于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現在山麓林緣和村寨附近樹林內。喜有樹叢的開闊原野。此次拍攝源于市民舉報和公安部門的救助。
鴛鴦 (國家二級) 體小(40厘米)而色彩艷麗的鴨類。洞庭湖區越冬候鳥。一般生活在針葉和闊葉混交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澤、蘆葦塘和湖泊等處。
牛背鷺(常見鳥類) 體型略小(50厘米)的白色鷺鳥。洞庭湖區常見夏候鳥。常成小群活動在平原草地、牧場、湖泊沿線草灘、田地間和沼澤地帶。農耕時節,最喜歡尾隨捕食農夫耕耘機趕出的昆蟲、蛙類等生物。
小白鷺(常見鳥類)中型涉禽(65厘米),全身白色的鷺鳥。洞庭湖區常見夏候鳥。常集小群活動于水田、魚塘、河岸、湖泊沿線淺水地域及蘆葦沼澤地帶等。經常用腳探入水中攪動后捕食驚嚇中之魚蝦等。
大白鷺(常見鳥類)體大(95厘米)的白色鷺鳥,相比其他白色鷺鳥體型要大許多。常單獨或集小群活動于開闊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區的河流、水田、湖泊淺水地帶、河口及其沼澤地帶,多在開闊的淺水草灘地帶活動。
夜鷺(常見鳥類)中等體型(61厘米),頭大而體壯的黑灰白色鷺鳥。洞庭湖區常見夏候鳥。棲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澤等地域,白天常隱蔽在沼澤、灌叢或林間,常結成小群于晨、昏和夜間活動。
鶴鷸(常見鳥類)中等體型(30厘米)的紅腿灰色鷸類。洞庭湖區常見冬候鳥。主要活動于湖泊淺水地域、淺水塘、水田等區域。
羅紋鴨(常見鳥類)中等體型(50厘米)的河鴨。洞庭湖區常見冬候鳥。常成群活動于各大小湖泊、河流等區域。
須浮鷗(常見鳥類)體型略小(25厘米)的淺色燕鷗。洞庭湖區常見夏候鳥。常數十只甚至上百只成群一起營巢于水生植物豐富的開闊淺水湖泊或蘆葦沼澤地帶。
銀鷗(常見鳥類)體大(62厘米)的灰色鷗。洞庭湖區常見冬候鳥。常成對或集小群活動于各大小湖泊灘涂、河道裸露淺灘、沙洲等。
普通鸕鶿(常見鳥類)體大(90厘米)通體黑色的鸕鶿。洞庭湖區常見越冬候鳥。常集小群活動于河流、湖泊、水庫、河口等地帶,有時也能集聚多達百只以上的大群。
斑魚狗(常見鳥類) 中等體型(27厘米)的黑白色魚狗。洞庭湖區常見留鳥。常成對活動于低山和平原溪流、河流、湖泊、河道等開闊水域岸邊生境。
絲光椋鳥(常見鳥類)體型大小(23厘米)和其他椋鳥相似。洞庭湖區常見留鳥。常集小群活動于闊葉叢林、針闊混交林、果園及農耕區附近的稀疏林間地帶等。在遷徙季節可集結成大群。
紅嘴藍鵲(常見鳥類)體長約68厘米,是鴉科鳥類中體型最大、尾巴最長及羽色最靚的一種。洞庭湖區留鳥。經常成對或三五成群活動于山區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和次生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也見于竹林、林緣地帶、灌叢甚至村莊。
查看大圖
百鳥啁啾鬧洞庭
百鳥啁啾鬧洞庭
百鳥啁啾鬧洞庭
黑鸛(國家一級) 體大(100厘米)的黑色鸛。洞庭湖區常見越冬候鳥。?;顒佑诤绰懵稙┩?、開闊沼澤水洼地域、河流沿岸及河口地帶等。
普通鵟(國家二級)體型略大(55厘米)的紅褐色鵟。洞庭湖區常見越冬猛禽。?;顒佑诘蜕角鹆?、平原和林緣地帶,湖洲楊樹林緣的樹枝是它經常光顧點,時常隨著空中上升氣流盤旋翱翔,伺機狩獵。
東方角鸮(國家二級)體小(19厘米)而褐色斑駁的角鸮,分灰色型及棕色型。主要活動于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現在山麓林緣和村寨附近樹林內。喜有樹叢的開闊原野。此次拍攝源于市民舉報和公安部門的救助。
鴛鴦 (國家二級) 體小(40厘米)而色彩艷麗的鴨類。洞庭湖區越冬候鳥。一般生活在針葉和闊葉混交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澤、蘆葦塘和湖泊等處。
牛背鷺(常見鳥類) 體型略小(50厘米)的白色鷺鳥。洞庭湖區常見夏候鳥。常成小群活動在平原草地、牧場、湖泊沿線草灘、田地間和沼澤地帶。農耕時節,最喜歡尾隨捕食農夫耕耘機趕出的昆蟲、蛙類等生物。
小白鷺(常見鳥類)中型涉禽(65厘米),全身白色的鷺鳥。洞庭湖區常見夏候鳥。常集小群活動于水田、魚塘、河岸、湖泊沿線淺水地域及蘆葦沼澤地帶等。經常用腳探入水中攪動后捕食驚嚇中之魚蝦等。
大白鷺(常見鳥類)體大(95厘米)的白色鷺鳥,相比其他白色鷺鳥體型要大許多。常單獨或集小群活動于開闊平原和山地丘陵地區的河流、水田、湖泊淺水地帶、河口及其沼澤地帶,多在開闊的淺水草灘地帶活動。
夜鷺(常見鳥類)中等體型(61厘米),頭大而體壯的黑灰白色鷺鳥。洞庭湖區常見夏候鳥。棲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澤等地域,白天常隱蔽在沼澤、灌叢或林間,常結成小群于晨、昏和夜間活動。
鶴鷸(常見鳥類)中等體型(30厘米)的紅腿灰色鷸類。洞庭湖區常見冬候鳥。主要活動于湖泊淺水地域、淺水塘、水田等區域。
羅紋鴨(常見鳥類)中等體型(50厘米)的河鴨。洞庭湖區常見冬候鳥。常成群活動于各大小湖泊、河流等區域。
須浮鷗(常見鳥類)體型略小(25厘米)的淺色燕鷗。洞庭湖區常見夏候鳥。常數十只甚至上百只成群一起營巢于水生植物豐富的開闊淺水湖泊或蘆葦沼澤地帶。
銀鷗(常見鳥類)體大(62厘米)的灰色鷗。洞庭湖區常見冬候鳥。常成對或集小群活動于各大小湖泊灘涂、河道裸露淺灘、沙洲等。
普通鸕鶿(常見鳥類)體大(90厘米)通體黑色的鸕鶿。洞庭湖區常見越冬候鳥。常集小群活動于河流、湖泊、水庫、河口等地帶,有時也能集聚多達百只以上的大群。
斑魚狗(常見鳥類) 中等體型(27厘米)的黑白色魚狗。洞庭湖區常見留鳥。常成對活動于低山和平原溪流、河流、湖泊、河道等開闊水域岸邊生境。
絲光椋鳥(常見鳥類)體型大小(23厘米)和其他椋鳥相似。洞庭湖區常見留鳥。常集小群活動于闊葉叢林、針闊混交林、果園及農耕區附近的稀疏林間地帶等。在遷徙季節可集結成大群。
紅嘴藍鵲(常見鳥類)體長約68厘米,是鴉科鳥類中體型最大、尾巴最長及羽色最靚的一種。洞庭湖區留鳥。經常成對或三五成群活動于山區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和次生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也見于竹林、林緣地帶、灌叢甚至村莊。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边@是詩仙李白筆下的西洞庭湖。西洞庭湖濕地位于漢壽縣東部,總面積3萬余公頃,是我國64塊國際重要濕地之一。曾經的西洞庭湖濕地,由于過度開發利用,鳥類棲息生活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近年來,隨著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和整治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大大增加了鳥類棲息空間。據調查,濕地現有鳥類15目50科219種,每年越冬水鳥更是數以萬計,昔日李白筆下的“洞庭湖西”美麗畫卷再度回歸呈現。
上世紀90年代,劉漢華作為漢壽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參與了濕地的開發利用工作,親眼目睹了人類過度開發濕地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特別是對鳥類棲息生活環境所造成的傷害,內心經歷過種種糾結和不舍。2010年從漢壽縣委副書記御任后,他懷著一種神圣的社會責任感,全身心投入到西洞庭湖濕地的攝影中來,希望通過手中的鏡頭,抓住鳥類的回歸,來展示西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的變化。劉漢華作為西洞庭湖濕地變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用鏡頭來展示西洞庭湖濕地的發展變化,實在是再適合不過了,更是一件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10多年來,他拍下上萬張棲鳥照片,用鏡頭記錄下的鳥類品種有76種,其中不乏白鶴、黑鸛、白枕鶴、白尾海雕、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生態興則文明興。我相信,這些攝影作品在為我們提供藝術享受的同時,還能帶給我們些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珍貴啟示,更能永遠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從中感受到西洞庭湖濕地隨處鳥語花香、滿眼盎然生機、一湖洞庭清波的天然美景。
文:龔德漢 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攝影:劉漢華
劉漢華,湖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常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常德市攝影家協會漢壽分會會長、常德市老攝影家協會第三屇理事會理事、漢壽縣老攝影家協會會長。先后任過漢壽縣農科所所長、鄉黨委書記、縣農辦主任、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縣委副書記、縣委調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