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佳作 | 劉士斌:用攝影讓貧困山村走上致富路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作者:劉士斌
責編:張雙雙
2022-04-13
1994年3月,石潭小學課間玩耍的同學。
1995年3月,湖山自然村,門前剪發。
1995年3月,石潭去北山村路上,放學歸來,同學們在山上涼亭休息。左四吳寒宜、左六呂勍姝、左九吳尚明,2009年春節我在北村見到這三位學生,得知當年9位同學有三位大學生其中最后一位小男生吳尚明研究生畢業。十年前這些同學都走出大山成家立業,他們孩子都上學了。
1995年3月,貧困的柿木汰自然村,—戶人家門前的老少。
1998年3月,石潭北山自然村干活歸來的老大娘。
2002年3月,北山村,挑著小雞進山村。當年沒有修通鄉村路,上山都要爬山走小路,做生意進山更不容易。
2008年11月22日,下汰村頭,留守兒童放學后幫爺爺鉅木頭。
2008年8月,石潭山村,以前這里是土路上山,湖山自然村一村民得病重靠莊鄰抬下山就醫,要走3公里山間小路。
2009年3月21日,下汰,山里人的腳步,勤勞的山里人,忙碌的身影讓人敬佩。
2009年7月,柿木汰,浙江中醫藥博士生,社會實踐送醫巡診走進山村。
2011年8月,石潭文化禮堂支委會選舉,石潭村有百名黨員,行使黨員權利和義務,選出黨支部支委和支部書記,為選出為民擔當好書記莊嚴投票。
2011年11月20日,湖山嶺,石潭山地是徽州貢菊產地之一,每年入冬前后是收獲貢菊季節,攝影人也會常來創作。
2015年3月14日,石潭村湖山攝影點,石潭村民抓住商機,為游客備了各種飲料消售,掙點小利方便游客。
2017年3月25日,石潭北山嶺,石潭觀光客一波又一波。
2018年11月25日,下汰觀景臺是石潭最佳拍攝點之一,如今成為抖音直播地。
2022年3月,下汰自然村近三十戶建起了攝影之家。
石潭風景 1995年3月,北山村,早春三月。
石潭風景 2008年2月,北山村,北山雪魂。
石潭風景 2012年7月,下汰,向陽花開云霧繞。
石潭風景 2022年2月,石井下,北山雪詠。
石潭風景 2022年3月,棋山,昌源十八灣。
查看大圖
1994年3月,石潭小學課間玩耍的同學。
1995年3月,湖山自然村,門前剪發。
1995年3月,石潭去北山村路上,放學歸來,同學們在山上涼亭休息。左四吳寒宜、左六呂勍姝、左九吳尚明,2009年春節我在北村見到這三位學生,得知當年9位同學有三位大學生其中最后一位小男生吳尚明研究生畢業。十年前這些同學都走出大山成家立業,他們孩子都上學了。
1995年3月,貧困的柿木汰自然村,—戶人家門前的老少。
1998年3月,石潭北山自然村干活歸來的老大娘。
2002年3月,北山村,挑著小雞進山村。當年沒有修通鄉村路,上山都要爬山走小路,做生意進山更不容易。
2008年11月22日,下汰村頭,留守兒童放學后幫爺爺鉅木頭。
2008年8月,石潭山村,以前這里是土路上山,湖山自然村一村民得病重靠莊鄰抬下山就醫,要走3公里山間小路。
2009年3月21日,下汰,山里人的腳步,勤勞的山里人,忙碌的身影讓人敬佩。
2009年7月,柿木汰,浙江中醫藥博士生,社會實踐送醫巡診走進山村。
2011年8月,石潭文化禮堂支委會選舉,石潭村有百名黨員,行使黨員權利和義務,選出黨支部支委和支部書記,為選出為民擔當好書記莊嚴投票。
2011年11月20日,湖山嶺,石潭山地是徽州貢菊產地之一,每年入冬前后是收獲貢菊季節,攝影人也會常來創作。
2015年3月14日,石潭村湖山攝影點,石潭村民抓住商機,為游客備了各種飲料消售,掙點小利方便游客。
2017年3月25日,石潭北山嶺,石潭觀光客一波又一波。
2018年11月25日,下汰觀景臺是石潭最佳拍攝點之一,如今成為抖音直播地。
2022年3月,下汰自然村近三十戶建起了攝影之家。
石潭風景 1995年3月,北山村,早春三月。
石潭風景 2008年2月,北山村,北山雪魂。
石潭風景 2012年7月,下汰,向陽花開云霧繞。
石潭風景 2022年2月,石井下,北山雪詠。
石潭風景 2022年3月,棋山,昌源十八灣。
石潭村位于歙縣霞坑鎮東面,自石潭始祖吳啟公長子吳唯遷居到此,石潭村已經有800多年歷史。靜謐幽深的街巷格式,詩情畫意的村邊水口景觀,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調,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景,精湛華麗的裝飾風格,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8年前當我第一次來到這里,便被這里的大山風情所深深吸引。這里山不高,但充滿靈氣。 我到過許多名山大川,唯獨對石潭最為專注。這里山區雖然海拔在500米上下,卻是時有云海,時有雨霽,給人于無窮的變幻,宛若仙國。這里春有桃花油菜花、夏有綠樹濃蔭、向陽花,秋有紅葉白菊花、冬有山舞銀蛇梅花開,四季璀燦,處處韻味無窮,十分入畫。這里有許多建于半山腰上的山村,留存著一千年前從吳 國遷涉過來的故事;還有那古老的徽派建筑,綻放著悠悠的文化脈弦……
從此,我對那里的山村風貌與村民有了深深的熱愛之情 。
我是一個外鄉人,但對石潭美景癡迷神往,近30年來,年年都要去石潭拍攝。剛去石潭時純粹是攝影創作,當時山下只有一 戶“攝影之家”,最多能接待 12 個 人,來石潭拍攝和旅游的人也較少。如今,春季來石潭的游客最多時一天近萬人,山村的“攝影之家”收入少的有好幾萬,多的有 十幾萬。
攝影帶動山村旅游發展,讓一個貧困山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
記得當年,我來到石潭采風創作,看到這里留守老人和兒 童的貧困生活,漸漸萌發了讓貧困山村盡快富起來、讓貧困家庭孩子能夠上學讀書的愿望。如何用手中的相機扶貧幫困,讓山區百姓盡快脫貧致富,帶動山村的旅游發展成為我思考的問題。因此,我每次進山拍攝時見到村民就講,“辦‘攝影之家’會富起來的”。 許多村民看到了商機,紛紛效仿辦起了“攝影之家”。
石潭的春季是攝影旅游的旺季,如何在其他季節里也能吸引 來更多的攝影人和游客呢?我知道青海的向日葵景色蔚為壯觀,吸引了全國很多的游客前去觀賞。如果在石潭種上向日葵不是也有了勝景嗎?于是,2009 年4月,我自掏腰包買來葵花種子,花錢讓村民試種。等試種成功后,我拍攝的圖片經網絡傳播,引起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第二年發動村民們在山坡地播種了大片向日葵,并在我的建議下每周種一茬,確保夏季三個月有花季。如今夏季山村有了成片向日葵花海,前來攝影觀光的影友、游客紛至沓來,給當地百姓帶來了顯著實惠。
二十多年來,我為無數村民拍過照片,并將照片免費送到他們手里。并多次前往石潭過春節,為石潭四個自然村拍攝全家福。多年來,我把一個不知名的貧窮小山村,“拍”出了全國知名的攝影基地,用攝影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我被當地政府授予石潭榮譽村民,被黃山市攝影家協會授予名譽主席,并被央視以及《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先后報道。今后,我仍會繼續拍攝石潭、宣傳石潭,讓更多的人知道石潭、了解石潭,也讓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攝影并文:劉士斌
劉士斌,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攝影家協會理事、浙江教育攝影協會副主席、黃山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浙江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高校攝影教育委員會會員,浙江中醫藥大學攝影協會會長。發表攝影作品3000余幅,近百幅攝影作品在國際國內各類影展影賽中獲金銀銅獎,1998年《生命之堤》榮獲第八屆國際藝術攝影展銅獎, 并榮獲全國新聞獎,被收入中國60年傳世攝影專輯,2010年《讓世博走進山村》獲得“徐肖冰杯”攝影大展紀實優秀獎并被徐肖冰杯紀念館收藏,2013年榮獲全國攝影教育優秀創作獎,被授予浙江省30年30位優秀攝家, 兩次獲得杭州市 “五個一工程獎 ”連續三屆榮獲杭州市十佳攝影家稱號;被浙江省文聯授予“文藝志愿者之星”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