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組圖片選自朱漢舉新書《魅影·精靈》
人像攝影感悟
文/朱漢舉
經常有人問我:“你為什么喜歡人像攝影呢?”
我的回答是:“傳承!”藝術需要傳承,愛好也同樣需要傳承。沿著先賢們的足跡找尋新的起點,站在父親的肩膀上力求高度。幸運的是我有一個會拍照的父親,還有他的照相館。在兒時的記憶中,父親總是使用一臺老式皮腔相機給顧客拍照,時而從一塊紅黑相間的絨布中伸出頭來與顧客做各種語言和手勢的交流,然后輕松地按下那帶有管子的球形快門??吹贸龈赣H對其工作的熱愛和執著。尤其是父親專注的背影猶如一粒種子移栽到了我的心里,并慢慢生根、發芽,直到有一天我也拿起了相機,并通過相機的取景器,開啟了塵封多年的心靈之窗,這讓我看到了屬于自己的美妙世界,并希望借助攝影的翅膀去放飛理想,等待開花結果,這一切都歸功于我的父親。
時光繼續向前推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攝影專業的學習,讓我更加系統地掌握了相機的各種屬性,在長久的訓練中,我漸漸感覺到相機是我的眼,也是我的手。像自身的結構一樣,通過取景器和快門之間的調和,我們漸漸地融為了一體。記得導師韓子善教授說過:“天地之間最美的是人,我們要用滿腔的熱情,出眾的才華去贊美人?!笔堑?,人是萬物中擁有最復雜情感的生靈,看似最易拍攝的對象突然變得深不可測了。但是,我還是漸漸地愛上了人像攝影,我要用心靈去欣賞她的優雅與活力,去贊美她的高貴與聰慧;我要用快門去捕捉她的線條和力量,去表現她的風韻和嫵媚。后來我創辦“陽光戀人”婚紗攝影品牌,在創意人像攝影上,我選擇經營和創作兩條線路并行——“以技養藝”。攝影人對攝影的熱愛多數離不開物質條件的支撐,器材、場地、模特及助手團隊的各項開支,往往使一些攝影人望洋興嘆,藝術之路曇花一現,永遠失去自己熱愛的那片陣地?!瓣柟鈶偃恕钡膭撧k是我創作人像攝影的堅實后盾,它不僅補充了我的物質能源,也讓我接觸了客觀上必須接觸的對象,是我去理解他們,表達他們,感受他們。
人人都有夢想,我也不例外,我要一步一步踏實地走到我的夢想中去。在現代科技滲透到每一個普通人生活的今天,相機成了人人都能使用的手段,它的普及性超出了其他藝術門類,讓多數的攝影作品失去了神秘性。
美國攝影家阿諾德·紐曼曾經說過:“沒有創意就沒有攝影?!笔堑?,創意是作品的靈魂,是作品中的“氣”,它給作品的生存提供了循環的呼吸,沒有呼吸,作品便會失去靈魂。怎樣的作品才具有創意?我找到了“光影”,慢慢將自己的主觀意識與情感通過創意光源融入人像攝影創作中。主題、形象、構圖、色彩、線條、空間、結構、虛實、大小、悲喜、動靜等,當一束光灑在物象上時,對于瞬間變化的圖像能否像預言家一樣作出預設和判斷,是一個攝影人長期磨礪的結果,它在看似容易中漸漸走向艱難。實踐中總結理論,再在理論中升華新實踐,一天又一天,慢慢讓自己的實踐有了突破,讓自己的思緒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作出的人像作品帶著意外的驚喜飛到了觀者的面前,也讓觀者在作品面前獲得新的反思與感悟!
常言道: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霸从谏睢边@一點,多數藝術家都能做到----走進生活之中,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及特殊的美去采集,但它并非高于生活。怎樣體現“高”的層次,是作品真正成為藝術的表現。在“攝”與“影”的反復交叉融合中,“攝”者與“影”者要進行心靈的對話,探索存在的共性和個性,表達其內部隱藏的情感及生存的哲理?!坝啊边@時既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怎樣表達這層隱藏在表象背后的理念?為此,攝影人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敏銳的創造力。往往稍縱即逝的瞬間,再也難以找回。警覺,像野生動物覓食或者被覓食者攻擊一樣,在創作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否則就會被“消失”、被取代。當一個攝影人懂得了主觀影響客觀,客觀反作用于主觀,兩者之間互為融合、互為支撐的時候,人機合一、主客合一、動靜合一、變有法為無法、物我兩忘、技術與情感自然流露,才會漸漸懂得攝影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才會有永遠的追求和發展方向,才會創作出真正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會的偉大作品。
在攝影中,我享受著孤獨、享受著煎熬,但我也時刻期待著在孤獨和煎熬中迸發出的瞬間美妙。天遂人愿,在攝影的道路上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也讓自己的一批批作品有溫度、有深度、有廣度。同樣,我也收獲著勞動的果實:幾千次的參展、中國攝影金像獎、中國人像攝影十杰、中攝協第27屆國展評委等榮譽,這些榮譽的取得,也是我對社會、對父親、對家人和自己的一張張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