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影像 | 王偉偉:轉型中的山西礦區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作者:王偉偉
責編:Lee.W
2020-11-16
2017年10月12日,山西晉城,一處冒著黑煙的工廠。由于該區域煤炭資源豐富,不少化工、鋼鐵企業來此投資設廠,這一方面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同時也解決了不少人的就業。
2017年10月11日,山西晉城,關停后的古書院煤礦,遠處是逐漸建起來的居民樓。礦井關閉后,古書院煤礦也開始恢復周邊的古籍改造工程。古書院因“程朱理學”創始人程顥、程頤兩兄弟在此講學而聞名。
2017年10月9日,山西陽城一處已經廢棄的煤場,周邊一些裸露的地表已經被綠色的編織網覆蓋。
2016年4月11日,山西省平魯區的一處采空區。露天煤礦連年開采,不少耕地已被嚴重破壞。
2016年10月8日,山西長治,已經恢復生產的南仙泉煤礦的采煤區工作面。這座煤礦曾因經營不善面臨倒閉,現在經過南方一家托管團隊的管理后,礦井已經可以正常生產,職工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近2000元。
2016年10月19日,山西大同。在塔山煤礦,從同家梁煤礦安置轉移過來的職工們在等候下井。同家梁煤礦關停后,大部分職工被安置轉移到了該集團下屬的其他礦井。
2016年10月7日,山西長治。在南仙泉煤礦的更衣室里,職工們正更換工作服準備下井作業。
2017年10月12日,山西晉城,37歲的安檢員崔偉超正在填寫下井前的安檢匯報記錄。
2016年4月9日,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總面積達376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約為126億噸,是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
2016年4月8日,山西朔州。上班的工人們騎車進入一家煤炭物流中心。
2017年10月13日,山西晉城,33歲的宋繼偉正在班前會上給工友傳遞簽到表。今年4月份,他轉崗分流后到了一家新的煤礦,隨著煤炭市場回暖,他也有了不錯的收入。
2016年6月14日,段劍鵬下班后坐在礦區的會議室里一個人發呆。2011年,他剛來到礦上的時候,每天下班后,這里都擠滿了交接班的工友,如今,昔日的不少工友都轉崗分流到了其他崗位。
2016年6月15日,山西晉煤集團的礦區大院內,美容店的促銷員正在做促銷。在當地人眼里,礦區職工往往是當地消費的主力,不少高檔消費品也最先從礦區流行起來,就連當地物價的漲跌都與礦區有關。
78歲的賈相青所生活的山西朔州一處毗鄰煤炭產區的村莊,過去連年的炮采作業造成村里耕地及房屋不同程度的開裂及塌陷。為了要回損失,2016年4月11日,賈相青和家人拉著村長來到鄉政府就采空區的房屋賠償標準與村長理論。
2017年10月11日,山西一家制藥企業內,班組長正在為新安置到這里的煤礦職工安排生產任務。
2016年10月1日,山西太原。家住白家莊路的郭榮秀,今年60歲,家里三代都是礦工,兩個兒子也都在離家不足100米的官地礦上班,現在每個月只有一千多元的收入
37歲的崔偉原是煤礦的火藥庫管理員。2016年10月份轉崗分流到了當地一家制藥廠成為了一名流水線操作工。
2016年6月15日,23歲的司超在礦區的游泳池中暢游。去年大學畢業后,司超作為職工子弟順利進入當地煤企下屬的一家化工廠。過去,每年高考時,該煤企都會給職工子弟填報志愿提出意見以保證他們畢業后的工作去向。如今,面對去過剩產能中帶來了的就業壓力,從今年開始,該企業的職工子弟不再包分配。
2017年10月12日,孫傳雷正在更衣室里替換工作服。他是一名有著20多年井下經驗的老礦工。2015年,晉煤集團分流安置政策出臺后,他與同事轉到集團下屬的晟泰機電安裝分公司,負責為煤礦企業安裝井下機電設備。
2018年2月22日,正月初七,山西太原的一處礦區,家家戶戶在陽臺上掛著喜氣的燈飾。
查看大圖
2017年10月12日,山西晉城,一處冒著黑煙的工廠。由于該區域煤炭資源豐富,不少化工、鋼鐵企業來此投資設廠,這一方面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同時也解決了不少人的就業。
2017年10月11日,山西晉城,關停后的古書院煤礦,遠處是逐漸建起來的居民樓。礦井關閉后,古書院煤礦也開始恢復周邊的古籍改造工程。古書院因“程朱理學”創始人程顥、程頤兩兄弟在此講學而聞名。
2017年10月9日,山西陽城一處已經廢棄的煤場,周邊一些裸露的地表已經被綠色的編織網覆蓋。
2016年4月11日,山西省平魯區的一處采空區。露天煤礦連年開采,不少耕地已被嚴重破壞。
2016年10月8日,山西長治,已經恢復生產的南仙泉煤礦的采煤區工作面。這座煤礦曾因經營不善面臨倒閉,現在經過南方一家托管團隊的管理后,礦井已經可以正常生產,職工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近2000元。
2016年10月19日,山西大同。在塔山煤礦,從同家梁煤礦安置轉移過來的職工們在等候下井。同家梁煤礦關停后,大部分職工被安置轉移到了該集團下屬的其他礦井。
2016年10月7日,山西長治。在南仙泉煤礦的更衣室里,職工們正更換工作服準備下井作業。
2017年10月12日,山西晉城,37歲的安檢員崔偉超正在填寫下井前的安檢匯報記錄。
2016年4月9日,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總面積達376平方公里,地質儲量約為126億噸,是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
2016年4月8日,山西朔州。上班的工人們騎車進入一家煤炭物流中心。
2017年10月13日,山西晉城,33歲的宋繼偉正在班前會上給工友傳遞簽到表。今年4月份,他轉崗分流后到了一家新的煤礦,隨著煤炭市場回暖,他也有了不錯的收入。
2016年6月14日,段劍鵬下班后坐在礦區的會議室里一個人發呆。2011年,他剛來到礦上的時候,每天下班后,這里都擠滿了交接班的工友,如今,昔日的不少工友都轉崗分流到了其他崗位。
2016年6月15日,山西晉煤集團的礦區大院內,美容店的促銷員正在做促銷。在當地人眼里,礦區職工往往是當地消費的主力,不少高檔消費品也最先從礦區流行起來,就連當地物價的漲跌都與礦區有關。
78歲的賈相青所生活的山西朔州一處毗鄰煤炭產區的村莊,過去連年的炮采作業造成村里耕地及房屋不同程度的開裂及塌陷。為了要回損失,2016年4月11日,賈相青和家人拉著村長來到鄉政府就采空區的房屋賠償標準與村長理論。
2017年10月11日,山西一家制藥企業內,班組長正在為新安置到這里的煤礦職工安排生產任務。
2016年10月1日,山西太原。家住白家莊路的郭榮秀,今年60歲,家里三代都是礦工,兩個兒子也都在離家不足100米的官地礦上班,現在每個月只有一千多元的收入
37歲的崔偉原是煤礦的火藥庫管理員。2016年10月份轉崗分流到了當地一家制藥廠成為了一名流水線操作工。
2016年6月15日,23歲的司超在礦區的游泳池中暢游。去年大學畢業后,司超作為職工子弟順利進入當地煤企下屬的一家化工廠。過去,每年高考時,該煤企都會給職工子弟填報志愿提出意見以保證他們畢業后的工作去向。如今,面對去過剩產能中帶來了的就業壓力,從今年開始,該企業的職工子弟不再包分配。
2017年10月12日,孫傳雷正在更衣室里替換工作服。他是一名有著20多年井下經驗的老礦工。2015年,晉煤集團分流安置政策出臺后,他與同事轉到集團下屬的晟泰機電安裝分公司,負責為煤礦企業安裝井下機電設備。
2018年2月22日,正月初七,山西太原的一處礦區,家家戶戶在陽臺上掛著喜氣的燈飾。
“攝影藝術糟糕的局限性——只能記錄此時此地的人和事,迫使它要發明一種新的詩意方式來表現過去和未來。那是一種暗示性的表達方式,常用的手法是省略和缺席?!?/p>
——約翰·薩考斯基(美)
煤炭因其悠久的開采歷史和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被人們譽為“黑色金子”“工業的糧食”。而在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煤炭也充當著絕對主角。
2016年前后,受市場沖擊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全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國家開始對其進行了新一輪的宏觀調控。作為煤炭大省的山西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猱a能過剩中的就業與職工安置問題也成為了當地政府和企業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改革勢在必行,陣痛在所難免。在這其中,首當其沖的是那些圍繞煤炭工作和生活的礦區百姓。
我自幼在山西長大,周圍有不少同學、朋友、親戚都圍繞著煤炭過活。而作為全國煤炭的重要產區,這里也產生了不少與礦工、煤老板有關的故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儼然成了“說書唱戲勸人方”的江湖傳說。也是這些傳說,讓世人對于來自山西礦區的百姓總存在一些偏見——無論貧富貴賤。
然而,山西礦區里的百姓生活并非外界所傳說的那樣。在資本和利益的裹挾之下,更多人所面對的仍是一日三餐、生老病死的眼前生計。
轉崗,分流,創業,外出……面對一輪輪市場經濟大潮下的改革,他們不僅要一邊適應著,還要在改革的路上探索和改變著。
工作以后,山西——這片生我養我的故土與我漸行漸遠。然而,這種距離感卻在無形中給我提供了另一種觀察她的方式。2016年春天,出于攝影記者職業身份的使然,我把鏡頭對準了山西礦區,開始回望這片土地。生于斯,長于斯,對我而言,這里承載著我的記憶,在我不多的人生經驗中,大部分來自于她。
行走礦區,透過一個個平凡場景和人物的記錄,我企圖用自己的視角,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上和過去、未來實現某種記憶的關聯。
改革與阻力、留守與離開、城市與鄉土……這些都是礦區的發展路途中所以要面臨的一次次陣痛。礦山、土地、植被、建筑,沖突、茫然、失落、希望。面對鏡頭里的不同場景,在清晰與模糊的邊緣,我所能做的只是理清照片與時間的關系,在殘存中追溯過去,在預兆中展現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