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秋韻 侯智寬 攝
“攝影的行為是人心里邊的聲音,我們要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心聲、傳遞正能量?!绷牡綌z影,年過古稀的侯智寬神采奕奕,他把對攝影的認識總結為“攝行人間,影為心聲”。侯智寬,現為北京攝影收藏協會執行主席、北京攝影藝術協會副主席,多次在國內外攝影大賽中擔任策劃及評委,不少攝影作品在《光明日報》《大眾攝影》等報刊和網絡媒體上發表。
侯智寬的攝影愛好始于高中,之后就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從1969年入伍到1981年轉業,再到擔任北京第一紡織機械廠黨委書記和廠長,他在工作之余始終與攝影相伴。退休后,他有了更加充裕的時間鉆研攝影,2009年進入北京攝影函授學院學習,2010年成為中國攝協會員, 2011年考取高級攝影師資格證,2012年開始擔任北京攝影藝術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從愛好到專業攝影,侯智寬在其50多年的攝影生涯中,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他通過一張張富有正能量的攝影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記錄時代的變遷。
要讓攝影具有意義
《長城秋韻》是侯智寬2013年拍攝的一幅作品。畫面中,八達嶺長城蜿蜒向上,兩側的山林色彩斑斕。這看似簡單的一張風景照,背后蘊藏著他的多重思考——“首先要表現秋季的自然風光美;其次要突出長城的壯觀和古人修建長城的精神;第三,我還想強調人生的道路雖然曲折,但要不斷向上攀登;最后,長城本身的防御功能也彰顯了中國人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當代意義?!?/p>
有意義的圖片才有生命力,而這也是侯智寬在每次拍攝前用心構思的結果。在赴河北曲陽拍攝非物質文化遺產“曲陽吹歌”前,他專程買來猴年剪紙,將剪紙貼在窗戶上作為背景,立刻增強了照片的節日氣氛和年代感,最終形成組照《曲陽吹歌迎猴年》。同時,他也主張攝影家要有對生活的敏感,靈活捕捉現場信息。去江西采風時,看到路邊采茶婦女的圍裙上印有“農民的歡笑”五個字,他便立刻有了靈感,從而確定在本次行程中專門抓拍農民歡樂的狀態?!懊恳粡堈掌家ㄐ乃既ニ伎?,每一張照片都要有意義?!蓖ㄟ^攝影來表達心聲、讓攝影更有意義,一直都是侯智寬對攝影藝術的追求。
于侯智寬而言,攝影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在與工作的結合中、在服務社會和為國爭光中不斷實現的,“我越來越認識到,攝影的目的不僅是獲得獎項,更在于對別人的幫助、對社會的貢獻?!痹趩挝还ぷ鞯臄凳觊g,他以攝影來推動工作,又在工作中找尋攝影的意義。上世紀80年代,身為單位負責人的他通過攝影來拉近與工人之間的距離。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期間,他用相機記錄了北京經委協調相關工廠緊急為災區生產帳篷的完整過程。再到后來,隨著拍攝經驗和攝影作品的日益豐富,他也被多家單位聘為顧問并承擔更多重要的攝影任務,如2011年1月在人民大會堂對全國紡織勞模表彰大會進行全方位拍攝,2017年3月為中共中央黨校三部大型畫冊進行內容拍攝等。
此外,侯智寬還常常遠赴少數民族及邊遠地區,用相機記錄祖國大江南北的風貌,用鏡頭見證古老與現代的交融。從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到被稱為“世界過山瑤之鄉”的廣東乳源,從河北曲陽吹歌到廣東始興的千年圍樓,每一次深入采風,他都致力于以攝影家的獨特視角來宣傳當地文化,“特別希望能為當地旅游發展、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侯智寬看來,攝影的意義還在于在國際交流中為國爭光?!拔也豢赡芟襁\動員那樣在賽場上為國家爭得榮譽,但我可以把中國人的優秀品德、中國的自然風光和文化遺產通過圖片介紹出去,這就是作為普通人為國家爭取的榮譽?!?014年,他的《殘奧大使繪故宮》等作品在瑞士圖恩米格羅斯畫廊展出。2016年,他在法國魯西永市影展中獲得“城市藝術勛章”,作品《駝隊》也被該市政府收藏……“外國人收藏了我的作品,不會記住我的名字,但會記得我是中國人?!比缃?,侯智寬也一直以促進中外攝影家的交流對話為己任。
學無止境,不斷突破
縱觀侯智寬幾十年的攝影生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他那份勇于突破的精神,他熱愛學習,總是不斷嘗試新的領域。就拍攝主題而言,他從一開始的包羅萬象逐漸傾向于拍攝人文紀實類作品。攝影是瞬間的藝術,“人文紀實類攝影相比于風光攝影更具有紀念意義,是獨一無二的?!闭纭吨袊鴶z影家》(2020年4月)上刊登的組照《顯像·Cosplay》,他用鏡頭真實記錄了角色扮演(Cosplay)這一在青少年中存在的文化現象,從中也能看出他對新生事物的敏銳觸覺。
而從參加展覽到策劃展覽,也體現了侯智寬身份的轉變?!芭牡枚嗔?,也有了更多的平臺,我就想著還能做些什么?!辈哒古c攝影創作的不同就是需要考慮更多,“時間地點、效果如何、資金問題等,方方面面我都要考慮清楚?!碧貏e是2019年,他擔任北京國際攝影周新宮展場的策展人,為契合農民的特點,走進基層農村,首次將北京國際攝影周的攝影展覽搬到室外草坪。
近幾年,作為北京攝影收藏協會執行主席,侯智寬還將目光轉向攝影收藏。他強調的是“收而不藏”,好的攝影作品兼具投資和欣賞的雙重價值,“我們要通過展示和交流來宣傳攝影文化”。至于他的個人收藏則是以攝影相關的書籍、報刊以及中外著名攝影家的作品為主,還有一臺19世紀彌治式下落式換片機也十分珍貴。
“學攝影首先要學做人”,也是侯智寬在接受采訪時多次強調的。他深受中國攝協顧問朱憲民的影響,以“勤奮、堅持、善良、感恩、極致”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力爭以最好的狀態完成每一次攝影創作。他反復提到“尊重”二字。首先要尊重攝影本身,“我不贊同有人總說自己的照片是‘隨便拍的’,這本身就是對攝影的不尊重、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負責?!逼浯尉褪且鹬乇慌臄z者,如尊重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拍小孩時不能用閃光燈等,“人家不讓拍就不拍,要尊重別人的隱私”,侯智寬堅信,只有與被拍攝者積極溝通、取得他們的信任,才有可能拍出好的片子。
“攝行人間,影為心聲”,拍出表達自己心聲、具有豐富意義的作品是侯智寬對攝影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從拍攝廣泛的題材到形成自己的拍攝專題,從參加展覽到策劃影賽,從在國內獲獎到遠赴國際交流,再到最近幾年對攝影收藏加以關注,攝影帶給他的不僅是更多的良師益友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更是在為社會服務、為國爭光、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中獲得的幸福感與成就感。未來,侯智寬仍然會在攝影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正所謂“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他坦言“我很充實,我也很快樂”。